事实上,霍去病被历史低估了:他发现匈奴的巨大弱点——战略机动性差。
我们还记得汉朝的两位伟大的将军,卫青和霍去病,他们总是谈论这两位英雄杰出的军事才能。然而,在讨论汉匈战争传说时,我们总是着眼于英雄的纯粹主观因素,而忽略了英雄对某些客观因素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霍去病为什么能取得一些前所未有的成就?
我们对霍去病的历史评价仍然可能被低估。他最大的技巧不仅是他出色的战术指挥和发挥汉军的优势,而且他准确地感受到了匈奴的巨大缺点。
这是对匈奴人的一个巨大误解——“匈奴人流动性很强”,这在战略层面上实际上是错误的。这种军事上的理解,即使在一千年后,也可能只有霍去病才能真正理解,甚至在汉武帝以后,也没有出现过“霍去病”。
为什么霍去病是无与伦比的明星?
在我们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先来谈谈霍去病的三大军事优势:
首先,武器技术的优势
与匈奴相比,汉军拥有强大的武器技术优势,这一点目前已被大家所公认。
晁错的《谈军事,想军事》写了汉军战胜匈奴的五大优势:……若若夫平原发生变化,轻车突然行驶,匈奴很容易被扰乱。金弩长戟射得又细又远,匈奴弓,也可以;强壮的盔甲和锋利的剑,长短不一,行进中的十字弓,即使在所有五人面前,匈奴的士兵也能接管。料官徐发,矢道同,匈奴皮剑木荐,可也;下马战,戟,去薄,然后匈奴足,可赐也...
汉军的技术优势是由于西汉时期冶铁业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西汉军队能够装备大量精英武器,包括铁剑戟、盔甲和坚固的弓弩。相比之下,匈奴的青铜武器还没有完全普及,有些箭只能用石头或骨头制成。从博物馆的展品中可以看出,汉代的铁剑又长又锋利,而当代的匈奴青铜剑又短又钝。
第二,卓越的战略策略
霍去病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将军之一,最大的优势是擅长远程攻击和大规模战略迂回。河西战争和漠北战争都显示了霍去病杰出的战略机动性。
汉军在河西走廊打败了休图和谢混王。霍去病勇敢地率领一万多骑兵,从北路沙漠绕到匈奴人的后面。这是中国战争史上第一次发生这种长距离大迂回作战。即使在接下来的几百年里,像霍去病这样迂回的方法在中国仍然很少见。
漠北的战争也是如此,一战中霍去病行军数千英里杀死左王献的据点,斩首7万人
第三,卓越的情报能力
霍去病敢于进行大胆的战略演习。它的自信在于其卓越的情报能力。霍去病领兵的特点之一是他很少迷路,这可能与他善用匈奴兵或其他胡强向导直接相关。相比之下,李光、公孙骜等人多次迷失方向,直接影响到战争局势,以及双方相互评价和判断的能力。
从霍去病的这些优势,我们可以从第三方的角度来审视匈奴的处境。
匈奴军队的“机动性”,被夸大了
我们过去有一个错误的习惯性想法,那就是夸大匈奴军队的“机动性”。
大阪上下山,进出溪,中国的马弗河也;这条路又窄又危险,跑得又快又快。中国正走在同一条路上。风雨交加,饥肠辘辘,中国人傅叶禾也是匈奴人的技能。-晁错-谈军事
匈奴人擅长骑马。他们在战斗中聚集和分散。他们在前进和后退方面非常灵活,并且经常让汉军追上他们。然而,塔尔坎人的这种来去匆匆的机动性,只属于战术机动性,并不等于战略机动性。
事实上,匈奴人的战略机动性可能非常差。有多糟?已婚且有孩子的人行李太多。一旦敌人发现了它的游牧位置,它就很难逃跑,除非它抛弃旧的、虚弱的和财产。
为什么匈奴人的战略机动性如此之差?
游牧民族似乎天生具有流动性,但从军事角度来看,情况恰恰相反。匈奴仍处于游牧社会的早期。军队和人民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别。他们属于一个原始的“所有的士兵都是士兵”。
同时,匈奴军队的后勤,尤其是食物,需要依靠部落的直接供应。换句话说,当成年男子派兵参战时,必须有年老、虚弱和妇女驾驶牛羊随时提供肉类和奶制品,否则派兵的距离不会太远。因此,每次匈奴入侵中原,他们实际上和所有部落一起向南迁移。离匈奴军队不远,一定有一个又老又弱的守卫据点。一旦敌人发现并摧毁了这个据点,匈奴人就会陷入绝望。
同样,当匈奴部落处于防御状态时,它也非常脆弱。这些游牧部落以水和草为生。他们每天旅行的速度是由牛、羊和马车的速度决定的。他们不能快速思考。当然,游牧部落的运动不能与农耕文明的普通人相提并论,但战斗时却是另一回事。
汉军与游牧军最大的区别是军队的专业化,没有太多的累赘,可以更快地实现大军的战略机动。
当霍去病带领一万多骑兵进行高速演习时,河西走廊的匈奴军队只能用水生植物占据这个地方,或者与整个部落一起慢慢移动。在汉军骑兵看来,这是一个缓慢而容易攻击的高价值目标。当然,这位优秀战士的前提是优秀的情报收集能力,否则只会是一只瞎猫和一只死老鼠。
不仅霍去病,卫青也在许多战斗中采用了这种战术。例如,收复河南的战役和对右王王庭的突袭都是基于充分利用情报进攻匈奴的巢穴,从而取得决定性的结果。然而,卫青在战略迂回上并不像霍去病那样大胆和精确,偶尔也会失误。
然而,匈奴在汉武帝后期明显注意到了这些缺陷,并加以改进。每次得知汉朝即将发动进攻,匈奴都会提前做好准备,从后方疏散老弱病残,尽可能把战线拉得更远,集中年轻而强大的人力来打击后顾之忧的汉军薄弱环节。结果,匈奴主力一方面摆脱了老弱的拖累,另一方面掌握了战役的主动权,从而大大提高了战略机动性,减少了自身的漏洞。后来汉军情报工作非常薄弱,很难找到匈奴的巢穴。军队经常发动无目标攻击,所以汉武帝后期的匈奴更难作战。
从这些结论来看,尽管我们称霍去病为“无与伦比的明星”和“战术天才”。然而,事实上,我们仍然瞧不起霍去病真正的军事才能。他的贡献并不像几场胜利那么简单,但他指出了击败外国敌人的一个关键想法。(作者:陶慕建)
"相关阅读
康熙为了增加八旗部队的火力、战斗力,严令汉军绿营不许有重火炮
引言虽然清朝统治者底定中原后,宣称为治下所有臣民的皇帝,但是其对不同民族的民众却有不同的对待方式,给予了一些少数民族许多特权,对占绝大多数的汉人却一直持防备的心态,而这种防备心
2019-11-24 22:29:42
武汉军事运动会35个场馆开通了160多个移动5g基站
新华社武汉10月15日电(梁婷王政)截至目前,武汉军事运动会35个场馆已经开通了160多个移动5g基站。为了确保军事运动会期间的安全顺利交流,中国移动湖北公司于15日召开了一次
2019-11-04 21:33:24
东汉军谋祭酒详解狗戴帽子装人典故的由来: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咱们日常说的“狗戴帽子装人”,跟有人骂项羽“沐猴而冠”差不多,这些成语歇后语,都有历史出处:《史记·项羽本纪》说项羽把那个说自己沐猴而冠的人煮了,而讲述狗戴帽子装人故事的东汉史
2019-10-31 19:47:38